Skip to content

Learning & Teaching Resources

教學資源分享 2017︰主動創新 探索科學求真精神*

教師資料

  • 凌施茵老師
  • 浸信會永隆中學
  • 2016/2017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卓越教學獎教師
  • 任教科目︰科學科、生物科

教學理念

從生活出發,透過科學探究,讓學生愛上科學,培育勇於創新和求真的科學態度;藉考察體驗,突破地域與年齡局限,拓寬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空間。

教學分享

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我抱持「飛越界限,自主探索」的信念,以熱誠感染學生,讓他們愛上科學,掌握解難的能力,培養大膽創新、嚴謹求真的學習態度。

飛越界限 ── 以超前的視野,跨越有形無形的界限

科學源自觀察,學習科學不應局限在課室內。憑着多年教學經驗,我深信有系統地為學生規劃考察活動,對幫助學生建構學科知識和人生價值觀,都有莫大裨益。

我在初中科學科課程加入不同的環境教育元素,配合各學年的環境教育考察活動,培養學生相關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態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尊重自然生態,愛護環境。

為拓寬學生的視野,每年我會帶領修讀生物科的中五學生,前往參觀台灣的大學實驗室,讓他們親身操作高端生物科技的技術,如DNA重組、GFP細菌培植等,並進行化學實驗,學習製作精華素,學生更可自行調較面膜的保濕成分。學生在這個台灣旅程中,能體驗大學的生活,對確立升學目標很有幫助。

自主探索 ── 自由及有系統地探知和建構科學知識

我相信只要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就會覺得學習活動是「屬於自己的」,縱然遇到困難,他們都會勇於面對挑戰。

在初中的科學課堂上,我自製或從網上選取合適、有趣的短片,在學生的工作紙上加入二維碼 (QR CODE)連結短片,讓學生在家中透過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觀看短片,完成工作紙的預習題目,培養學生備課的習慣。

為了發展學生自主探索的思維和技巧,我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生活現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設計一系列有趣的實驗,如把乾粟米粒製成爆谷的過程、找出十元硬幣金色和銀色各佔的比例、會噴水的陶器人偶等。重點是讓學生自訂探索目標,透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自行設計實驗步驟,並為實驗制訂合理的成功準則,鼓勵學生發問和探索知識,引導他們思考,從而建構科學知識。

為了訓練學生的解難技巧,我在不同級別引入跨學科專題活動。如中二級製作「神奇快乾機」,學生需要自行設計電器裝置,自行裝嵌電路和發熱線,烘乾濕水的物品,解決雨天帶來的煩惱,能綜合應用跨學科知識於日常生活中。

資源分享

教學實踐

學校分享文件

* Learning & Teaching resources in Chinese version only

Related professional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