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資源分享︰文藝涵泳性情 國學陶鑄人格 發揮語文教學的真善美 |
|
教師資料 |
- 梁靜雲老師、何嘉慧老師、尹婉芬老師
- 九龍真光中學
- 2019/2020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卓越教學奬教師
- 卓越教學實踐︰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
|
|
教學理念 |
語文是學習的鑰匙,不但是工具,更開啟智慧。我們肩負中文教育的使命,致力讓這把鑰匙為學生打開文藝的世界、國學的殿堂,以提升人文素養,培養美善品德和民族情懷。 |
|
|
教學分享 |
|
如何善用中文教學開啟智慧之門呢?我們在課改的路途上,得到了啟發,把握了這七件事:善用資源、推動教研、持續優化、注重思辨、配合科技、建立基地、活學活用。以下是我們的一點分享。 |
|
善用資源 推動教研 持續優化課程和教材 |
我們深信優質的課程設計是優質教學的根本。我校中文科團隊通力合作,更取得專業團隊的支援。我們自2000年開始參加教育局「種籽」計劃,參考教育局「學習進程架構」、祝新華博士「閱讀六層次」提問法,展開優化課程和自編教材的歷程。重視經典閱讀是規劃課程的方針。以初中為例,從生活處境出發,學習倫理和修身之道,擴展至認識儒家思想。高中方面,以美文為重心,帶領學生賞析作品,體味雋永的意境;再以儒、道哲理和士人氣節為主題,深入探討人生的意義。 |
|
過程中,為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而優化教材及教學設計,將經典與生活結合,創設富趣味而具延展性的學習情境與任務,令學生感受文學源自生活的力量,體味中華文化永恆不朽的價值。 |
|
學思達評 提升思辨能力 |
「學而不思則罔」,學者引以為戒。有見及此,我校參考台灣張輝誠老師提出的「學思達」教學法,在原來的理論加上一個「評」字,於18-19年度以「學思達評」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關注項目,鼓勵老師着重回饋,提升教學效能。我們在實踐這個教學策略時,不忘倫理道德是中華文化的要義,因此尤其重視建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我們將思辨的環節分為學生自評、同儕互評及老師回饋三個層次,透過不同層面的互動交流,教學生明是非,應時變,能致用。 |
|
「學思達評」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營造開放的學習風氣,令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令較為內向的學生也樂於表達。學生愉快學習,正是我們努力駢進的動力。 |
|
創建平台 增強自學能力 |
教師在新冠肺炎的「疫」境下,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已成常態。其實,面對課時不足的限制,我們早在2015年萌生了建設電子學習平台的想法。我們藉着優質教育基金的支持,建構自主的學習模式,讓語文、文學和文化的學習滲透於學生的生活中。平台的特色有三︰一、設「課文導賞」,幫助學生課前預習,提升自學能力;二、學生可運用平台上的分層提示,練習閱讀理解的高階題,有助照顧學習的多樣性;三、設「文化天地」、「文學大觀園」,學生可瀏覽影片和資訊,廣泛涉獵文學、文化知識,並根據個人的學習需要,訂定學習進程。 |
|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已完成初中電子學習平台的建設,或許其功能未及追上日新月異的科技,但學生能藉此培養自學語文、文學和文化的興趣,對老師而言,更是教學上的突破。 |
|
|
資源分享 |
教學實踐 |
- 文藝涵泳性情 國學陶鑄人格 發揮語文教學的真善美
|
|
教學資源 |
- 中國語文科教案示例
|
|
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