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 |
卓越表现指标 |
组成部份 |
卓越表现例证 |
课程 |
1.1 |
课程规则及组织 |
课程目标及政策 |
- 以终身学习、全人发展的原则,制订中文课程目标、合适的政策,以及具策略性的课程发展计划
- 在发展中文课程上展示领导或协作的能力
|
课程架构 |
- 开放和灵活的课程架构
- 适当调整中文及其各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
- 照顾不同学生的能力
|
学习时间的编排 |
- 灵活和适当地编排学习时间,以照顾学生的学习需要,扩阔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以及更有效地使用设施和调配资源
|
1.2
|
课程管理 |
课程的统筹和协作 |
- 协助统筹中文及其他各学习领域的课程计划
- 参与中文课程决策、交流课程资讯和意见
|
课程实施的监察和评鉴 |
- 设有完善的机制,监察和检讨中文课程的推行
- 与教师共同检讨课程的推行,并有效跟进
|
教学 |
1.3 |
策略和技巧 |
教学的策划和组织 |
- 有清晰的中文教学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 启发学生思考及引发学习动机
- 因应学生能力、兴趣及教学环境等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
- 小心监察各项教学活动的情况,适时作出修订及评估对学生的影响
|
学习差异的照顾 |
- 推动同事之间的协作,有效而适时地识别和支援学生的多元需要
- 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材料
- 因应学生的能力调节教学步伐,并给予明确的回馈,促使学生改善
|
传意技巧 |
- 能熟练和准确地运用适当的教学语言
- 讲解流畅生动、有条理,指示和示范清楚
- 善用提问技巧
- 赞赏和鼓励学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
课堂互动 |
- 鼓励学生回应、发问和参与中文学习活动
- 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和合作,分享意见
|
课堂管理 |
- 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灵活而适当地调整教学时间和节奏
- 营造一个有利学习的环境
|
|
1.4 |
知识和态度 |
专业知识 |
- 熟悉教师专业的发展
- 中文能力(包括阅读、写作、聆听、说话能力)
- 有丰富的中文本科知识(包括汉字,语音、语法、文学、文化及语文教育)
- 对中文科的社会文化背景有丰富认识
- 对中文科教学法有丰富认识(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
- 有丰富一般知识及跨学科的基本认识
- 对新课程的九项共通能力有丰富知识(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意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研习能力)
|
学生学习 |
1.5 |
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展 |
学习态度 |
|
学习策略 |
- 协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他们的中文知识
- 向不同性格/能力的学生提供足够而平均的机会参与活动
|
学习表现 |
- 通过持续的回馈鼓励学生致力改进及建立正面的学习态度
|
学习评估 |
1.6 |
学习评估的策划和推行 |
评估政策和制度 |
- 根据中文/普通话科的课程目标,配合学校的需要,制订或协助制订有效的校本的评估政策
- 向学生和家长阐释有关政策,包括清晰的评估目的和评估指引,及利用评估结果改善学习及促进教学
- 恰当地安排进展性和总结性评估
- 适时、全面而具体地检讨评估政策及制度,及时总结成效和欠妥善的地方,并尽快跟进
- 不时检视各种评核模式,配合最新的中文科课程发展目标
|
评估的实施方式 |
- 采用多方参与的评估方式
- 让学生透过互相评估和自评,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 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以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表现和付出的努力
- 评估的内容广泛
- 形式和难易度均能配合学生的能力和需要
- 能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
|
评分、批改和回馈 |
- 能指出学生的强弱项
- 给予适当的赞赏和鼓励
- 提出改善建议
- 给予学生适时和有用的回馈,帮助他们改善学习
|
1.7 |
评估资料的运用 |
评估资料的管理 |
- 有系统持续地记录学生中文科整体的评估资料,方便学校和教师查阅学习进度,作为教学的参考
|
评估资料的用途 |
- 运用评估资料诊断和评鉴学与教的成效
- 以评核结果发展方案协助学生改善学习情况
-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从而订立努力的目标
- 透过不同途径让家长适时得知子女的学习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