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资源
教师资料
- 陈志松老师、曾瑞麟老师
- 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
- 2018/2019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卓越教学奖教师
- 任教科目∶常识科
教学理念
我们善用社区资源和营造有利学习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和多元的学习经历,透过体验式和高动机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综合和应用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全人发展。
教学分享
整合学科知识 延伸学习及自学
设计校本常识科课程的时候,我们着重配合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悉心策划相互关连的学习及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引证已知的定律,以及探索未知的新事物。在推动STEAM教育方面,我们以常识科为主干,选取「田园生活」为主题,再结合数学、电脑、视艺等学科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并找出当中的连系,以学习活动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以整合及应用(参阅附件一:校本STEAM 课程学习元素),如三年级STEAM课题「自制鱼粮」,学生从认识食物金字塔,以至调配鱼粮的成份时,会综合应用相关的知识,包括: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及食物保存的方法(常识)、食材的成分重量(数学)、鱼粮标签的设计(视艺)。学生一方面学会整合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延伸学习,以创新意念解决问题。此外,我们更推动科普阅读,深化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科普书籍,配合相关的学习范畴,促进学生自学。
真实情境 体验式学习经历
我们强调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增润的学习活动,以及加强学习内容的深化及延展性。我们利用校园广大面积的绿田园,呈现丰富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并通过蕴藏丰富知识的「自然教室」,就地取材,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进行探究、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此外,我们亦致力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如配合课程和教学而建立鱼菜共生系统、生态池、天文站及STEAM科技室等。除课堂内的学习活动外,还设有课统周、科学科技学习日、资优课程、海外学习交流等体验活动,旨在通过不同的学习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经历。我们更善用社区资源,安排各级学生进行社区考察活动,如探讨林村河、八仙岭、龙尾滩、香港地质公园等,通过知识转移,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辨识不同情境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深信动手设计学习活动能深化认知过程,引发解难、创新的意念。我们以创新的课堂模式,加入各式各样体验式和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如科学性的农耕体验、航拍体验、制作天气测量仪、机械稻草人设计、Apps程式编写、3D打印设计等,部分活动透过合作学习小组形式进行,为学生提供创造、设计、建构、发现、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经历(参阅附件二:校本STEAM课程规划、附件三:学生工作纸)。
善用社区资源 发展校本人文价值教育课程
我们致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推动价值观教育,规划校本常识科人文价值教育课程(参阅附件四:人文价值教育各级主题内容)。我们利用常识科六大范畴的核心学习元素作为切入点,建构六个年级与常识科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相关的主题和学习内容(全年约10-12小时),让学生瞭解自身与自然、环境、社区和历史文化的关系,培养正面价值观。课程设计的特色是重视体验式学习和社区探究,初小阶段从个人感受出发,让学生体验大埔传统的衣、食、住、行,感受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习俗,透过开垦水稻田、翻土、踩泥、插秧等过程,了解香港往昔的农耕文化,理解人与自然互相依存的关系。高小阶段从经历中反思,以艺术创作的元素表达人文关怀,如考察大埔墟市和访问商贩认识社区历史,以戏剧形式表达墟市情怀、创作大埔的公共艺术作品,提高文化保育意识。此外,我们组织校内的专业学习社群,善用教师的专长,让常识科教师与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校本人文价值教育课进行协作教学。
常识科的跨课程阅读 推动跨科协作
我们深信透过与中文科和英文科的跨课程阅读课程设计,能有效建构学习内容的深度和意义。在规划时,我们透过跨学科形式的备课会议,探讨各学科的焦点内容和教学重点与常识科的有机地结连,亦重视展现常识科的科本特色,共同制定各年级的时事讨论及资讯分析能力架构,以多元文本的阅读和议题探究的教学策略推动跨课程阅读,强调学科之间知识、能力的渗透和迁移。以五年级中文科的《小王子》为例,常识科让学生阅读多元化的文本资料,并设计具趣味的资料搜集工作纸(星际自游行),学生可以深入认识太阳系的不同星体,并将工作纸内展现的学习成果应用于中文科《小王子》游历太阳系的创意写作中(参阅附件五:跨课程阅读活动指引及资料搜集工作纸)。有效的跨学科阅读安排,让学生在拓宽常识科的知识之余,能够应用语文课堂学到的阅读技巧和策略,提升学习的效能。
资源分享
教学实践
校本STEAM 教材